
自由基的攻擊 與 細胞膜防禦能力(人體免疫力的提升)
http://www.hofferclinic.com/qna_detail.asp?cat=32&deid=1361&hfpwd=hf0301ic

人體細胞膜磷脂雙層防水表面

生物細胞膜通常由磷脂雙層組成,其中有高達65%為磷脂醯膽Phosphatidylcholine(PC)。

這種雙層包含一個親水性的頭端,以及一個親脂尾端

當磷脂質分散於水中時,親水性的碳氫鏈會相互緊密聚集

排列成平面雙層的平板結構

當水與碳氫脂肪酸鏈間不利的交互作用減到最小

此交互作用會完全消除達到界面穩定狀態

平板彎曲形成封閉的微泡,因而形成空心微脂囊球體

這種PC微脂體球形囊泡(liposomes spear)由一個或多個磷脂雙層組成,與細胞膜的材料結構幾乎一致。 脂質體封裝親水或親脂藥物的能力使這些囊泡成為有用的藥物(維生素C)細胞內傳輸系統。


前市售之進口微脂C(見上圖),不但進口價格昂貴,其微脂囊結構呈現單薄,數量稀疏,不耐存放,細胞內傳輸效果不佳
德瑞森新一代膽鹼C,採用50 %以上高純度磷醯膽鹼(PC),透過最新「奈米均質化製程技術」,製成PC微脂囊將維生素C 包覆其中(膽鹼C)。由於人體細胞膜結構即是磷脂醯膽鹼(PC),本劑型之維生素C能發揮生物化學上稱之為細胞膜的「主動傳輸」Active transport機制,可確保在任何狀態之下都可以順利將維生素C傳遞至細胞內,以發揮維生素C在細胞內應有的高生物利用率(bioavailability)與治療效果。


被這樣的微脂囊所包覆的藥物(維生素C)在水中(血液中)不釋放,而能透過生物化學上細胞膜的主動傳輸機制(Active transport),直達細胞內部,再將其藥物(維生素C)釋放出來,微脂囊技術於臨床上亦應用在化療藥與高級化妝保養品的使用上,以達到提高被傳輸物質的細胞內生物利用率(bioavailability)的效果

膽鹼C主動傳輸原理及功能衛教說明
http://www.hofferclinic.com/qna_detail.asp?cat=57&deid=1357&hfpwd=hf0301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