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頁
  • 常見問題
  • 血檢說明
水腫?水喝太多?或鹽分攝取太少? BT-11nal
最新修訂日期:2022/10/26

 

電解質是人體裡的重要物質,包括了鈣、鎂、鈉、磷、氯等多種離子,這些離子會影響人體內的各種功能,舉凡人體內滲透壓的維持、神經刺激傳導或是肌肉收縮等都需要電解質的運作。
 


鈉的功能主要在維繫人體體液的平衡,正常情況下人體會自動調控水及鈉的平衡,讓鈉離子濃度維持在135-145 meq/L 範圍內,當鈉離子濃度,低於上述水平,就稱為低血鈉。
 


輕微的低血鈉可能沒有症狀,中度的低血鈉會出現倦怠、噁心、頭痛和嗜睡。臨床症狀表現,輕者可能是輕微的無力,食慾不佳,噁心;重者表現心臟、中樞神經及肌肉系統的症狀,如意識混亂、頭痛、坐立不安、抽筋、嘔吐、噁心、無力、癲癇、木僵、昏迷、甚至呼吸停止。
 


如果鈉離子濃度在短時間快速降到120 meq/L以下就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傷害,及紅血球破裂,病人會有死亡風險。
 


低血鈉的診斷方式包括血液和24小時尿意檢測,無症狀的低血鈉不需急於矯正血鈉的濃度,可透過飲食調整來改善,如果是較嚴重的低血鈉需透過輸液來快速平衡血鈉濃度。
 


輕度低血鈉症狀:
鈉離子濃度低於135 meq/L,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。
 


中度低血鈉:
鈉離子濃度低於130 meq/L,症狀包括倦怠、無力、噁心、頭痛和嗜睡等。
 


重度低血鈉:
鈉離子濃度低於120 meq/L,如果未即時平衡體內鈉離子濃度病人會休克甚至死亡。


原發性的低血鈉(非疾病引起):
的機轉大多是因為人體大量流失水分(例如運動)的同時,體內的各項電解質也會一併流失,此時血液中的電解質已低於正常值,如果只補充水分未補充含鈉離子的飲品,就可能使原先低水平的鈉離子濃度變得更低,進而引起低血鈉的狀況。


低血鈉併發症:
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如果在短時間內降到120 meq/L,可能引發中樞神經症狀,嚴重時造成病人休克甚至死亡。


低血鈉常見致病原因:

低血鈉的成因包括:

1.  食物中的鹽不夠

2.  
大量排汗(運動員)

3.  嘔吐、腹瀉

4.  代謝性酸中毒

5.  
藥物引起的副作用(見下說明)

6.   肝硬化、腎臟/尿毒症、糖尿病(見下說明)

7.  肺部疾病、鬱血性心臟衰竭、水腫、甲狀腺低下(見下說明)

8.  非理性攝水過多/水中毒 (精神分裂患者較常見)



醫源性低血鈉成因:
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(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,縮寫為
SIADH)包括惡性腫瘤、腦炎、肺炎、肺結核、腎上腺機能低下症、甲狀腺低下、顱內手術、頭部創傷、手術。也是低血鈉的致病因。


有許多藥物,亦可能誘發低血鈉症,如:

利尿劑、抗癲癇藥物、抗憂鬱抗焦慮藥物、抗精神病劑、麻醉劑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/ NSAIDS抗生素類藥物、抗利尿激素藥物、抗腫瘤藥、膽鹼酯酶抑制劑、強心配醣體、抗心律不整劑高血壓藥、冠狀血管擴張劑、止血劑、血液透析液、糖尿病藥、管灌飲食及全靜脈餵食、抗組織胺、抗甲狀腺素及放射碘(131)。等二十餘種。


低血鈉好發族群:

1.運動員
大多是因為大量流汗,體液流失只補充水分未補充含鈉的飲品而造成低血鈉

2.年長者
低血鈉症是老年人常見的電解質異常,身體老化與多種藥物的使用,致使
腎功能 (即腎絲球濾過率) 下降,腎臟處理水分與鈉離子的能力降低,對於尿液濃縮和稀釋的功能逐漸變差。 老化對於鈉離子維持或恢復恆定,相較年輕時都較慢且遲鈍。有些年長者飲食清淡少鹽,長期下來容易造成低血鈉,服用的藥物可能引發低血鈉,需與醫師討論更換藥物


低血鈉診斷方式
低血鈉的診斷方式包括抽血檢查和24小時尿液檢查,除了鈉離子濃度外,其他的電解質如鈣、鎂、氯和磷等也會一併檢測。


低血鈉治療
輕度且無症狀的低血鈉可以透過增加飲食中的鹽分來改善,如果是中度到重度的低血鈉就需要輸液和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(或限制水分攝取)來治療。

低血鈉照護重點
治療完成後需適度調整飲食,尤其許多年長者一昧講求清淡,反而容易造成低血鈉。低血鈉不算嚴重疾病,只要即時矯正失衡的鈉離子濃度大多不會留有長期後遺症。

 
已經確診低血鈉,照顧者應該知道:
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?
需要長期服藥?未來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?
藥物副作用是什麼?服藥要注意哪些事?
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?
短期內,追蹤是什麼時候?

 

 


以上資料參考: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
http://www.tcwmna.org.tw/

其它相關Q&A連結

低血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