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需要補充很多礦物質,依成分含量分成「巨量礦物質」與「微量礦物質」;巨量礦物質包含有:鈣、鉀、鈉、鎂、硫等⋯⋯對心臟、腎臟的保護與運作,以及人體酸鹼值及骨質密度的維持有絕對的重要性!
因為日常生活中,一般人很難去發現自身電解質的不足,而且低血鉀、高血鉀症都會導致心臟不舒服,內科經常忽略對血鉀狀態的確認,而盲目在第一時間讓患者服用:止痛藥、胃腸藥、自律神經、降血壓藥、心臟科藥物、精神科藥物、甚至抗癲癇藥物⋯⋯藥物濫用及礦物質持續缺乏的結果只會讓腎功能不可逆的衰竭,導致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雪上加霜,自律神經錯亂,在不斷惡性循環的使用更多的藥物,這是內科治療上一個令人心痛的敗筆。
尤其在夏天炎熱異常,水分容易從身體快速蒸發,同時流失大量礦物質
所以當
①天氣炎熱
②運動過度流汗
②過度利尿
③ 嚴重嘔吐或腹瀉
請務必留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及協同電解質(鉀離子、微礦鎂、Celllife滴劑⋯)也要補充到位方可
①避免腎功能低下
②避免心臟衰竭無力
③自律神經失調(恐慌、焦慮、憂鬱)
學會監控、動態調整體內礦物質的平衡,尤其是鉀離子,可以省掉很多自己或是家中老人跑急診的機會⋯
很多焦慮症、憂鬱症患者並沒有憂鬱症或焦慮症,都只是缺鉀而已

低血鉀症
然而,並非所有的低血鉀都有體內鉀離子缺乏的問題⋯
有些血中鉀離子過低,是來自於細胞間的轉移,某些藥物( 如 β2- 擬交感神經作用劑、胰島素、鎂離子等 )可能會引導鉀離子由細胞外(血液中)向細胞內移動,因而造成暫時性低血鉀狀況,但這一類的低血鉀,並非系統性的低血鉀,因此沒有鉀離子缺乏的相關症狀或症狀較為輕微。
反之,也並非所有鉀離子過高者都沒有缺乏鉀離子的問題,如果鉀離子無法進入細胞內,滯留在血液中,血中鉀就會過高,但仍然有鉀離子缺乏的相關症狀,這一類的人通常是有腎功能上或胰島素分泌的障礙,或者是極度缺鎂、自律神經嚴重失調的患者。
因此,適當的血鉀濃度,是具滾動性的。
無論是驗到的血鉀濃度為何?都需要當事人非常仔細的自我觀察是否有相關的鉀離子缺乏症狀。
進而在第一時間補足鉀離子,以有效避免心慌意亂造恐慌症或心臟病等相關症狀的風險。
鉀離子缺乏,常見4個症狀:
一、精神疲倦、全身肌肉無力:
鉀離子不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疲勞和虛弱,會出現疲乏無力感、影響精神健康。而鉀離子能幫助肌肉與神經相互溝通,還能促進肌肉收縮。人體一旦缺鉀,就容易出現程度不同的神經肌肉系統的鬆弛無力,尤以下肢最為明顯。嚴重時還會導致抽筋、肌肉痙攣疼痛。
二、心臟衰竭、心律不整、血壓不穩、心悸頭暈:
鉀和心臟功能之間關係密切,鉀離子在維持心肌細胞的興奮有重要作用。一旦身體缺立鉀離子會導致心悸、心慌、心跳不規則、心律不整、血壓不穩、缺氧頭暈眼花等症狀,嚴重的鉀離子缺乏會引起下肢水腫、心臟衰竭,這也是鉀離子缺乏正最危險的地方。《註1》
三、便秘、消化功能紊亂:
鉀離子對維持細胞完整性以及電解質平衡非常重要,體內鉀離子含量偏低會導致胃腸蠕動減慢,造成消化功能紊亂,誘發或加重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便秘等症狀,甚至引發腸阻塞(腸梗阻)。
四、反應遲鈍、焦慮煩躁:
鉀離子在神經肌肉傳導上具有重要作用,如果鉀離子不足,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,例如神經錯亂、精神不穩定、倦怠、反應遲鈍、焦慮煩躁、失眠等精神科臨床上常見的恐慌、焦慮、憂鬱症狀。
輕度低血鉀,血鉀濃度小於4.1 mEq/L:身體不會出現明顯症狀,但己有輕微以上四種症狀的不適感。
中輕度低血鉀,血鉀濃度小於3.7 mEq/L:就會陸續明顯開始出現以上四個症狀,嚴重程度因人而異。
中重度低血鉀,血鉀濃度小於3.5mEq/L:明顯心律不整、心悸、心臟衰竭、下肢水腫、缺氧、頭暈、呼吸困難。
嚴重低血鉀症,血鉀濃度小於2.5mEq/L:血鉀降到2.5以下,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及呼吸停止,心因性休克而危及生命。
其他低血鉀的原因:
1. 偏食、挑食又同時又攝取高鈉飲食者
2. 大量流汗,如:運動、岩盤浴、泡溫泉、烤箱排汗《註2》
3. 燒燙傷
4. 腹瀉、嘔吐
5. 多尿、尿崩
6. 酸中毒《註3》
7. 高糖飲食/胰島素阻抗
8. 腎功能障礙
9. 腎上腺腫瘤
10. 甲狀腺亢進
11. 服用或注射藥物《註4》
12. 家族性低血鉀週期性無力症
13. 庫欣氏症(cushing's syndrome) 等
除非是以上問題的患者,正常人如果是想要從日常飲食,補充鉀含量,並不困難:
《註4》
除了一般大家所熟知的「利尿劑」之外,抗生素及緩瀉劑及氣喘藥物:甘草止咳藥水( 如 Liquid Brown Mixture )、多重抗藥結核 (MDR-TB) 、Aminoglycosides( 如: amikacin, kanamycin, streptomycin) 常造成低血鉀,尤其有呼吸道症狀病史的病患,更應該注意藥物引起的低血鉀。化療藥經胃腸道排除,常引起嚴重嘔吐與腹瀉也會引起低血鉀。
有些鉀離子缺乏正來自細胞間轉移:某些藥物( 如 β2- 擬交感神經作用劑、胰島素等 )可能會引起鉀離子由細胞外向細胞內移動,造成低血鉀狀況,但這一類的低血鉀,並非系統性的低血鉀,因此症狀較為輕微。
大部份的蔬菜、水果、肉類都有含鉀離子,尤其是香蕉、柑橘、豆類、馬鈴薯、菠菜等,含量較為豐富,只要吃到一份拳頭大的水果、一份手掌大的蔬菜、半個手掌大的肉類,其實就補足了鉀離子的一天2~6公克的所需,但把烹調時菜湯、肉汁倒掉不喝則會流失鉀離子。
若是輕度鉀離子低下,「天然椰子汁」是「快速」補充鉀一個很好的來源(非靠吃香蕉或馬鈴薯),而當血鉀明顯偏低時,必要時遵照醫師的處方,服用「葡萄糖酸鉀」或靜脈注射「氯化鉀」則是最直接快速有效修正低血鉀的方法。
人體大部分的鉀離子存在骨骼肌細胞內液中,協助骨骼肌接收神經傳導的訊號,充分達到肌肉收縮,所以缺鉀的人,也可能出現抽筋的症狀;而鉀離子也跟心肌的收縮、醣類的合成、蛋白質合成、細胞代謝生長有關,如果量不平衡,這些功能也會跟著出問題。 鉀離子對維持人體健康非常重要,主要的功能有包括:
1. 預防高血壓與腦中風:
人體攝取食鹽中的鈉元素過多會引起「血壓升高」如果補充適量的鉀離子,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離子,來維持血壓穩定。
2. 維持神經與肌肉應激性:
人體需要保持細胞內具有足夠的鉀、細胞外具有足夠的鈉,讓這兩種離子在細胞膜作用下內外流動進而產生電流,才能讓神經與肌肉正常工作,其中包括心肌、與腸胃道的蠕動所需要的肌肉運作。
3. 協助排酸,預防腎結石及骨質疏鬆:
如果人體攝取過多的肉類、動物內臟內食物,成「高尿酸」就會酸化體質,增加生成「結石、骨刺」的機率。而腎結石是由尿液中的礦物質逐漸堆積而成的堅硬小顆粒,如果這些小顆粒堵住了泌尿管道,就會造成劇烈疼痛。而鉀有助於維持人體細胞中液體與pH(酸鹼值)的平衡,可以幫助人體排除多餘的酸性廢物,而且能夠讓礦物質留在骨骼中,避免發生腎結石、骨骼疼痛和骨質疏鬆症。
疑似低血鉀症狀之葡萄糖酸鉀安全補充法
http://www.hofferclinic.com/qna_detail.asp?cat=16&deid=1253&hfpwd=hf0501ic
學員反饋:



《註1》


《註2》


《註3》酸中毒的類別


*為避免酸中毒的風險,當大劑量攝取維他命C時,需要留意酸鹼平衡,與礦物質額外補充的問題,尤其是鉀與鎂。

